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法家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法家,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思想,至今仍在用!

提起儒道佛家,想必大家是不陌生的,像儒家的孔老夫子,四书五经。道家的太上老君,道士道观。佛家的佛祖观音,和尚寺庙等等,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课本,影视剧中也经常会提及。但你知道吗,还有一个学派,它流传了几千年,与你生活紧密相关,不可或缺,但你却不知道它的存在,那就是“法家”。

法家最早发源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型好早,成熟在战国时期,中间隔了将近一千五百年,发展极其缓慢。到了春秋战国又叫做“刑名之学”,战国末期的韩非对法家先辈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写成了著作《韩非子》。法家思想内容丰富,结构完整,以富国强兵为己任,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对法制高度重视,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其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很深远,今天国家一直宣扬的“依法治国”就是出自法家。很多儒道佛家不能兼顾或者说管不到的方面,法家一出,立竿见影,有很强的约束力。(儒道佛一般管人的道德,品行,法家则管刑法,人的生死)

在中国近2000年的封建历史中,各朝统治者表面上追捧的是“儒”,但实际上用的是“法”,所谓“阳儒阴法”或者说“儒表法里”就是这个意思。法家对中国政治的实际影响力远远超过儒道佛家。不仅仅在“封建时代”,在49年建立人民共和国之后,法家还是重要的治国思想。各朝各代都是儒法相依,相互补缺,相互相存。

<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里最后出现的一个学派,且没有明确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只法家的集大成者。在他之前,法家先辈们分为三派:第一派以慎到为首,主张治国中用“势”。第二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驾驭人用“术”第三派以商鞅为首,强调“法”,即法律和规章制度。韩非则认为这三者都必不可少。他说: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的作用;他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从捉摸,这是“术”;他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三者“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势,指权力与威势,一个领导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就是“势”。势就是绝对的权威,是不必经过任何询问和论证就必须承认和服从的绝对的权威。术,指政治权术,君主驾驭臣子时,把握时机,掌握方法,随机应变,,让臣子诚心侍奉自己。法,指法律和规章制度,即使是君王,也要说话算话,不可出尔反尔,要遵守法制,法律面前,不分贵贱,一律平等。

法家著名人物有三: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战国时期的商鞅,战国末期的韩非,君主仅有嬴政一人。后面长长历史之中,虽出现好多类似法家的人物,像汉高祖刘邦,北宋的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清朝的李鸿章,他们只是改革家,谈不上是法家的人。

管仲,周穆王的后代,被誉为“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公元前698年,开始辅助公子纠,公元前685年,齐桓公任命管仲为齐相,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让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国,齐桓公为第一任霸主,且多次击败蛮夷,使之不敢侵犯。

管仲

商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又叫卫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先在魏国任职,后去秦国,受秦孝公重用,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了著名的“商鞅变法”。公元前338年,秦惠王杀害商鞅,但新法却未被废除。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嬴政以后统一六国做了准备。

商鞅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他有才华,爱自己国家,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可韩王不待见他,得不到重用。而秦王嬴政为了得到他,派兵攻打韩国,韩王不敌,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怕他心怀祖国,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后因在攻打韩国问题上,韩非与他同学李斯意见相左,李斯怕韩信取代自己,便上书秦王,让秦王杀掉韩非。秦王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韩非。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始皇帝,被拒绝。后来秦王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死。

韩非

法家思想生命力持久,为现代法治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东西。但时代在进步发展,我们不能把法家当作现代的法学 或者法律,要汲取精髓,弃之糟粕,结合国情,建立一部完整进步的法律来,这也是法家的核心思想之一。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