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跟儒家学“拿得起”,跟佛家学“放得下”。

跟儒家学拿得起

儒家是追求入世、做事讲究原则要求有进取精神勇于承担责任、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

这个世界上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精神或生存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们需要得到它们。去拿,如果你拿对了,你就能负担得起,就是拿得起。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有大成就者必经三境这三重境界体现了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8.jpg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上高楼,俯瞰天空,充满了雄心、远见和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溪流只能入湖,河流可以入海。所以,做事,首先要定下志向;要想成功,首先要拓展心中的格局。

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事情需要先做,然后才能实现。事业越大,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就越大,甚至要经过艰辛和磨难。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说,经历了苦难之后而逐渐成、成,最终融会贯通顺理成章这里面包含着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只有积累才能慢慢的释放。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径,也是事业成功的完整过程。

跟佛家学放得下、释怀

      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能看到《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才能达到《心经》所“照见五蕴皆空”。总结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

放下自我,摆脱了自私的束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摆脱对外物的追求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怎么才能释怀?唐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径所在。

33.jpg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在一个人生命的开始比如年少之时,心思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当然这样看世界简单粗暴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但同时,也正是因为简单,我们才没有放在心上,所以才没有被它困扰,这就是放下的心境。只是太脆弱,会被现实击碎。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往往歪曲事实、混淆是非、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没有好结果,恶人活千年。此时,人们愤怒、不公平、担忧、怀疑、警惕、复杂。再也不轻易相信了,容易变得争强好胜、与人攀比、绞尽脑汁、用尽心思,永无满足的一天。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一阶段,虽然他们在纠结、挣扎、在煎熬这却恰恰是顿悟的机因为你看到了,才能出来;经历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那些保持住本心、又能忍耐的人,等他看多了,经多了,悟得深了,终于有一天突然意识到,一切都只是自然,存在合理性。生会走向灭,繁华会变得落寞那些曾经认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会在规律里走向自己应有的结局,人世间充满变数没有一定。这个时候他就不会再与人计较,只是做自己,活在当下。任你红尘滚滚,只想简单活着,不想被打扰。面对世俗的事情,我只是一笑置之

这个时候,就是放下了。第一种境界是,但进不去;第二种境界是能进去,但出不来;第三种境界是可以自由进退,来去自如放得下因为它清澈超然,所以让它随缘吧。

(责任编辑:lijie)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