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法藏

法藏

法藏

法藏法师(643年-712年),唐朝佛学高僧,华严体系实际构建者。又称贤首国师,华严宗三祖。

  • 中文名法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日期643
  • 逝世日期712
  • 职    业僧人
  • 主要成就华严宗开创者
  • 代表作品《华严经》
  • 籍    贯西域康居
  • 字    号贤首
  • 俗    姓

法藏 (643--712),唐代僧人。华严宗实际开创者,宗内称为三祖。本康居国人,其祖父侨居长安,以康为姓。
17岁入太白山求法。后去云华寺师事智俨,听讲《华严经》,得其嫡传。高宗咸亨元年(670),荣国夫人杨氏死,武后施宅为太原寺,度僧以树福田。于是同学道成、薄法及京城其他大德连状荐举,度他为僧,得受沙弥戒。先后于太原寺、云华寺讲《华严经》,武后命京城十大德为授具足戒,并赐以贤首之名,人称“贤首国师”。为使武则天契入华严境界,法藏指殿前金狮子为喻,深入浅出广阐妙义,其文字记录便是著名的《金狮子章》。
此后,广事讲说、著述并参加译经。证圣元年(695)于阗沙门实叉难陀在洛阳大遍空寺,重译《华严经》,他奉诏笔受。新译《华严经》,虽较旧译增加了《如来现相》《普贤三昧》《华藏世界》《十定》等品,却仍有脱漏。他用晋、唐两译对勘梵本,并把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在长安补译的《入法界品》阙文补在新译的脱漏处,使现行《华严经》得以完善。圣历一年(699),新译《华严经》告成,诏令法藏在洛阳佛授记寺宣讲,深得武后赏识。他还参加翻译了《密严经》《金光最胜王经》《大宝积经》《显识论》《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等多种经论。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