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丰乾
受“儒家”二字的限定,人们常把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相提并论。对于儒家,又受“哲学”二字的牵制,加之宋明理学的影响,学界对于儒家的心性之学用力甚勤,收获甚丰之外,难免有偏狭之处。《汉书·礼乐志》云:“《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实际上,宋明以前,尤其是两汉时期,对于礼和礼学的研究一直是儒家学者关注的重点;儒家在取得“独尊”地位之前,叔孙通及其弟子已经用“礼”征服了曾“溺儒生之冠”的刘邦。最近引起学术界热烈讨论的郭店竹简中对“礼”的重视非常令人瞩目。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而孔子所处的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就是说,孔子之前的礼乐文化已经非常发达了。老子批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同样证明春秋时代的礼文化的积累已经极其厚实了,用孔子的话来说,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就是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