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探索《易经》的学者,无不为"易无通例"而烦恼,即卦、爻辞在内容的安排上没有规律,忽东忽西,忽天忽地,不知其所依。于是乎,卦象说者认为,象外无辞,卦辞的各爻的爻辞都是对卦象意蕴藏的文字表述;爻位说者认为,每一爻的爻辞,是由这一爻所在的爻位的性质决定的,并总结出"三多凶"(第三爻多是凶辞)、"五多功"(第五爻多歌功颂成之辞职)的规律。但当我们按照卦象说或爻位说的指教,去验证于六十四卦卦、爻辞时,却常常矛盾迭出。那么,《易经》卦、爻辞时,却常常矛盾迭出。那么,《易经》卦、爻辞在内容上的安排,有无规律可循呢?
对于事物性质的认识,往往是先由于对事物个别现象的观察,然后逐渐发展到对于整个事物本质的认识。使我将《易经》的辞书联系在一起的,首先得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