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德治”思想最初是由周公提出的。周公出于对周王朝的群体生存的关怀,提出了一种“天——王——民”相互制衡的三角结构,包括三个方面:以德配天,用德祈天,敬德保民。而其核心就是“德”。这后来发展为儒家的“德治”思想。
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德治”思想和“法治”思想都相当丰富,值得我们加以批判地继承。儒家就是主张德治的,孔子阐述过这方面的思想。但是追本溯源,这种德治思想最初是由西周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周公提出的。本文讨论周公的德治思想,意在为我们今天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提供一些中国文化传统方面的精神资源。
周公(?— 约前1095)姓姬、名旦。其采邑在周地(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殷周之际最伟大的政治家、谋略家、思想家。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他一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先后辅佐父亲周文王、哥哥周武王及侄子周成王,先后灭殷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