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历史”与“思想”的双重退隐:思想史研究的真正困境

作者:陈赟
二十世纪以来思想史研究的根本困境是什么呢?这是世纪之交思想史研究值得反思的基本问题。从中国哲学史这一具体的思想史研究领域看,人们普遍地对已有的哲学史著作感到不满,同时又迫切地需要较为完善的哲学史著作,但恰恰又很难提供这样的著作。近十多年来,中国哲学史的历史书写已经明显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对中国哲学史的合法性问题以及如何重写哲学史的论辩,这一论辩的产生就是以哲学史的传统书写方式的困境意识为动力的。哲学史甚至整个思想史研究,在今日都面临着自身的位置与意义的重新定位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寻求这种新的定位之前,必须追问的是:二十世纪以来的思想史研究,究竟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人们普遍强调,近代以来的哲学史观、思想史观,更本质地说是,近代以来的那种根植于基督教的线性历史观,应对思想史研究的当前困境负责。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更深一层的问题却未被思及:近代的历史观,尤其是近代的哲学史观、思想史观,究竟给思想史研究带来了什么?当我们把思想史的困境归结为这种“观”时,这本身又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历史与思想的双重退隐,才是思想史研究面临着的根本困境所在。在更为宽广的背景中,可以说,这一困境与现代性的总体背景有关。我曾提出一个观点:现代的世界观放逐了世界,历史观遮蔽了历史,以至于个人失去了他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