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杨庆中
殷周之际,思想界发生大变革,周公根据政治需要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损益”“殷礼”,建构了适合周初社会需要的“以德为本,以天为宗”的宗教思想。《易经》虽为占筮典籍,但与殷商骨卜不同,它不仅重视“鬼谋”,更强调“人谋”,也恰恰体现了周初时代的思想特征。兹分别论述如下:
一、卦爻辞中的神鬼信仰

《易经》本为筮书,古人筮占,涉及方方面面,所以《易经》卦爻辞中保存了大量的有关上古时代的信息。就宗教信仰的层面而言,“天”(这里指至上神意义的天)、“帝”各出现一例(《大有》上六、《益》六二),“鬼”一例(《睽》上九),“庙”4例(《家人》九五、《萃》、《丰》、《涣》),“禴祭”3例(《萃》六二、《升》九二、《既济》九五),西山(岐山)2例(《随》上六、《升》六四),“享祀”1例(《困》九二)“祭祀”1次(《困》九五),“史”、“巫”各一例(《巽》九二),涉及祭祀而没有名目者5例(《大过》初六、《损》、《萃》、《震》、《中孚》),与祭祀有关的器皿、牲牢有:盥、荐(《观》),白茅(《大过》初六),二簋(《损》),大牲(《萃》),匕、鬯(《震》),豚鱼(《中孚》),牛(《既济》)等。由此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天帝信仰十分明确。
《大有》上九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意思是说,获得上天的佑助,非常吉利,没有不好。该卦的主旨,用张立文先生的话说,是通过大丰收来说明社会及人们的面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