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一 述题
今本《庄子》,为向秀郭象所编定者,计有《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按,内外杂之分,一凭主观,既无逻辑为之差别,又无遗说为之依据,可谓注者之私识,无关庄生一书之弘旨。读者如不局促于西晋二君之藩篱,斯不当据为典要。即如《齐物》一篇,在庄书中独显异采,以文词论,徘徊幽忽,不似他篇之昭朗翱翔也。以思想论,决然无主,不似他篇之睥睨众家也。再以标题言之,《庄子》一书中,此篇之外无以论名者,自慎到荀卿吕不韦之前,亦不闻以论名篇,则此篇之可疑滋甚,此题之待证孔殷。无惑乎自北宋人发挥批评精神,此事遂为经籍批评学中一问题。
疑此篇名者自王安石始,(王说引见后代人书,原文今不可考见。)而王应麟等畅其说。《困学纪闻》(卷十)云:

《齐物论》,非欲齐物也,盖谓物论之难齐也。是非毁誉,一付于物,而我无与焉,则物论齐矣。邵子诗谓“齐物到头争”,恐误。张文潜曰,“庄周患夫彼是之无穷而物论之不齐也,而托之于天籁。”(下略)(按,今本《柯山集》不载此语。)又,钱大昕《养新录》十九云:
王伯厚谓《庄子·齐物论》,云云。(同上文所引,不重录。)按,左思《蜀都赋》,“万物可齐于一朝”,刘渊林注云,“庄子有齐物之论。”刘琨《答卢谌书》云,“远慕老庄之齐物。”《文心雕龙·论说篇》云,“庄周齐物,以论为名。”是六朝人已误以齐物两字连续,唐人多取齐物两字为名,其误不始康节也。
究竟谁误谁不误,今可考定,而本书作者亦可借此推求焉。
二 今本《庄子》为向郭所定与古本大不同
欲解此题,宜先究今本《庄子》为何如书。《世说新语·文学》章云:
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惟《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