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六经”之首,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它不仅率先建构了中华民族思维的形而上学体系,其中的许多观念更是贯穿于整个中国思想史乃至我们每个人的思想理路。任何人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都不能不读《周易》。
《周易》之“易”有三:变易、不易、简易。简单的六个字,概括出整个宇宙运生转化的全部玄机。它们可以说是《周易》的精神之所在。三者之中首当其冲的变易精神更是《周易》的主旨。《周易》的英文译名就是《thebookofchanges》(《变化之书》)。这种变易的精神既潜在地体现在《周易》的每一卦每一爻中,又以明确的“变”“通”观念加以诠释,它们不仅表征着生命的创生与繁荣,更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看待着我们生存于其中的这个生态世界。本文就试图从“变”“通”观念来一窥《周易》所蕴含的生态关怀。
一、《周易》中的“变”“通”观念
《周易》以阳爻(——)和阴爻(——)两种符号排列组合而成八卦,八卦两两相重而成六十四卦,从而演化出整个宇宙。无论是以科学的眼光还是以美学的眼光来看,《周易》六十四卦都是一个极其和协和完美的系统。之所以能如此,就在于《周易》的卦与卦,爻与爻之间存有着内在的变通规律,正是这种变通规律支撑起了整个《周易》体系。
“变”与“通”一方面内在地蕴含在《周易》(尤其是《易经》)每一卦的六爻以及六十四卦卦与卦之间的周流不止,变动不居的规律中;另一方面又外在地表现在《周易》(尤其是《易传》)对这种内在变动规律的表述中。
就前者而言,《周易》之“变”多表卦画的变易,《周易》之“通”多谓爻象的推移无阻。
《周易》之“变”有符号层面上的变,所谓:“爻者,言乎变者也”,这是阳爻和阴爻在位置和数量上的变化;有意义层面上的变,这是指卦的吉凶祸福发生的变化。两者在本质上是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这种“变”的观念揭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