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儒家早期“性”之学说--浅谈孟子以前儒家“性”的学说

作者:任守愈
心性论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对《论语》和郭店楚简的再认识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儒家一开始就对此有讨论,但只是泛泛而谈,与“天”和“命”交杂在一起。对于孟子以前的“性”的学说的阐述,可以使我们看到儒家学说的发展过程。
在《论语》中,仅有两处提到“性”的问题:
1、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
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
第一则语录,可以这样说:“老师关于礼乐制度的见解,我们能听到;老师谈论人性和天道的话,我们听不到。”我认为不是因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要说明这个“夫子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尚要说明第二则语录以及《论语》中相关“命”的内容。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一章朱熹注的好,他说:“此所谓性,兼气质而言者也。气质之性,固有美恶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则皆不甚相远也。但习于善则善,习于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