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伴随着中华民族,从诞生到步入初期文明,再踏进现代社会,曾在历史上创造出汉武、唐贞观、清康乾等盛世。然而,曾经有人说黄河流域已经没落,它的文化创造力枯寂了,奶水干涸,黄水应变为蓝水。意即传统文化应让位于西方文化。不过“文化之水没有停流,是自己作孽,见了水不喝、见了饭不吃。佛教所谓的饿鬼,乃是眼前明明是大米饭,你看成沙子;眼前明明是水,你看成火油。沙子不能吃,火油不能喝。为什么会把大米饭看成沙子,把水看成火油呢?这是因为你罪孽深重,所以受到这样的果——成了饿鬼,看不见文化的水。去了解文化生命的发展和学术传统,是多么重要的事”[1](p5)。
本文拟从儒学内涵、儒学的现实社会功能、儒学现代价值及其未来发展四个方面,对中国“文化生命的发展和学术传统”作一概述。
一、儒学要义
中国文化可以儒学概括之。儒学有狭义、广义之说。狭义儒学指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孔孟儒,广义儒学则指融合了儒、释、道、法、墨、名家诸学说为一体的以孔孟儒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之儒学指其广义为说。
儒学的实质是什么?其创始人孔子则是这样来回答的:
《学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颜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路》:“君子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也。”“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