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兰甲云

《周易》是一部智慧之书,它的理论核心和基石是阐明道的变化及其规律。而所谓道,即阴阳变化规律,《系辞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它的目的是让读者和研习者明白为人之道,把握自然规律修养,从而实现人格的升华,这就是64卦象辞所揭示的宗旨,即如何成就君子之道。与君子之道这一核心目的根本宗旨关联,《周易》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格类型,指出君子的修养途径,并展示了其基本的伦理价值导向。
一、《周易》的人格类型分析
《周易》的人格类型基本上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肯定型的人格类型,即君子一类,它包括圣人、贤人、先王、王、大人、后等类别与等级;一类是否定型的有待于教化的人格类型,即小人一类,对于小人,《周易》没有详细分析。
(一)君子的概念及其内涵
在《周易》看来,君子是指那些能够明白阴阳之道、通晓三才之道的道德之人。《文言传》对君子的特征作了基本的描述,即“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具备了这四个方面的特征,即可称为君子。
“仁”,即仁爱、仁慈。“体仁”,即实行仁道。“足以‘长人’”,是指君子实行仁道,能够做到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让所有人能够健康幸福地生活,走完他们的生命旅程。第一点是根本的一点,儒学的核心理念即为“仁”,能够行仁,即是君子。“嘉会足以合礼”,指社会群体成员聚会组织时要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