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范立舟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体系在理论上上继先秦心性之学,下集宋明以来心学之大成,“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论,到阳明可谓达到了成熟”(第71页)[1],确为不刊之论。但是,关于阳明心学的思想渊源问题,学术界的论述都是不全面,或者说是不完备的。①在论析阳明心学与传统儒学的关系时,都忘记点明前者与《周易》思想的继承、发挥和再创造。众所周知,正德三年(1508)的“龙场悟道”是阳明心学的催化剂,在此瞬间,他对具有终极意义的问题有了超越性的体认,是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的关键时刻,而此关键时刻实际上是由《周易》催生的,其作于龙场的《玩易窝记》云:
阳明子之居夷地,穴山麓之窝而读《易》其间。始其未得也,仰而思焉,俯而疑焉,函六合,入无微,茫乎其无所指,孑乎其若株。其或得之也,沛兮其若决,联兮其若彻,菹淤出焉,精华入焉,若有相者而莫知其所以然。其得而玩之也,优然其休焉,充然其喜焉,油然其春生焉,精粗一,外内翕,视险若夷,而不知其夷之为厄也。于是阳明子抚几而叹曰:“嗟乎,此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其老之将至也夫!吾知所以终吾身矣。”(卷二十三《玩易窝记》)[2]
“文王拘而演《周易》”,阳明居夷穷困而读《易》,所以李贽说:“先生之书为足继夫子之后,盖逆知其从读《易》来也。”(卷四十一李贽《阳明先生道学钞序》)[2]是乃一语点出阳明学问之大本大源。今研究者亦认为:“阳明之学问气象,可谓悟于《易》亦终于《易》,其一生传道说法,单以心学、理学范畴解析,常有难晓处,若以易道观之,则浑然一体,圆融无碍。”[3]此得阳明学术渊源者也。
一、知行合一与阳明易学
王阳明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工夫论,而不是本体论。不像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阳明学说先建构起心即理的本体论,然后从本体论中引申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