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出现于公元前2000年以前,据2000年新订的《夏商周年表》[1],又据《易》学界流行的周文王重卦作卦辞,周公作爻辞的一般说法,卦爻辞的出现当在公元前1075至1021年之间,距今3000年以远。这个时期正值中亚地区亚述古王朝中、晚期,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美亚平原已有比较成熟的楔形文字(天、神、地、男人、女人、山、水和牛、鱼、鸟等符号),苏美尔人的神话史诗已流行传诵千年以上,但现今的人们对于亚述人、苏美尔人思维的方式方法所知甚少。西方学者建立的“亚述学”及其分支“苏美尔学”,至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涉及到语言学、文学、宗教、政治史、经济史、文化、科技、社会及日常生活等各领域”[2],但未闻古亚述人、苏美尔人有哲学、思维科学方面的贡献。中国古老的《易》从符号的组合排列,到阐释那组合排列之秘的卦爻辞,都充满了“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语)的哲学意义。本人撰著《周易与中国文学》一书时,对《周易》的思维方式有过较多的尝试性研究和阐释,如对创造性思维、理性思维与忧患意识,特别是对我所关注的文学思维,包括“立象以尽意”的形象、意象思维,“范围天地之化”的“隐喻思维”、《易传》广阔深邃的联想、想象思维,作了多层面展开的论述[3][4],但多是综合性的。实际上,很多卦从卦象到卦爻辞各有其思维特点,穷其奥秘,趣味无穷。本文选四卦进行探析,对其思维特征的命名,可能有不符合思维科学教科书所规范之处,敬请有关专家指正赐教。
一、《泰》、《否》——因果关系的辩证思维
《泰》、《否》两卦上下卦象安置及其所示观念,令直观者生疑:若从经卦所本具象看,难以说通,睁眼所见的上天下地,怎么反会是《否》卦辞所谓“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之否闭呢?以阴阳二气转换天地之象,在以男子为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