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吕 伟
【内容摘要】文中试探讨《论语》中“而”字这个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辨析“而”的动态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试描述“而”在句子结构和语义之间的映射关系。
【关键字】而;论语;语义特征;语法功能

在古代汉语中,“而”是一个应用频率高,用法多样,语义灵活的语词。“而”的本义是指人两颊下垂的胡须。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为,“而,颊毛也,象毛之形。《周礼》曰:‘作其鳞之‘而’,凡‘而’之属皆从‘而’。臣铉等曰:‘今俗刖,作髵非是之切。”随着汉语的发展,“而”逐渐被假借为代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语词。据杨伯峻对《论语》20篇中“而”的统计,“而”的出现次数达341次(《论语译注》),频率如此之高,在对表达孔子的思想过程中一定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论语》中“而”字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而”跟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壮语等句子成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加深我们对“而”字的功能的全面认识,本文试以《论语》为语料,着重探讨“而”在句子里的位置和语义解释之间的映射关系,辨析“而”动态性的句法特征及语义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论证“而”这个论元与其它论元之间的关系。
一、“而”作代词,通“尔”,读作ěr.表示第二人称,在论语中仅有一例。
如: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