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寻求“精英思想”与“民众观念”的统一--对中国思想史的一些思考

作者:王锟
在进行思想史研究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使我难以释怀:什么是思想史?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还有,什么是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史同于中国哲学史吗?它与中国学术史或中国文化史又是什么关系?这是关系着思想史的“元问题”,凡是有志于思想史的研究者,就不得不对这些问题自觉地做一些追问。要回答它们,有必要对思想史的研究给予回顾。
一、西方的思想史研究
“思想史”是西方学术“IntellectualHistory”或“HistoryofIdeas”的翻译,日本人首先将它们翻译为思想史,后被汉语世界所采用。所以,要探讨思想史,应对西方学术界的“IntellectualHistory”或“HistoryofIdeas”研究进行了解。从表面上看,“IntellectualHistory”与“知识分子”(Intellectual)相关,主要指人的精神、心智和知识;而“HistoryofIdeas”更多与“思想”(Thought)相关,似乎是指经过艰深地思考而形成的理论化的观念。实际上,西方以“IntellectualHistory”或“HistoryofIdeas”所称谓的思想史,它们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即它们都是研究思想与社会(或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多强调思想观念比物质力量对社会历史更具有能动的塑造作用。
西方观念史的出现,是对19世纪历史学研究在内容上只限于政治史、在方法上只限于唯物主义或实证主义决定论的反动。思想史家鲍曼指出,西方思想史,又称观念史(HistoryofIdeas),其概念最早起源于法国启蒙运动,但观念史的研究则在19世纪末才出现。其中,英国的代表人物是阿克顿。1895年,阿克顿在任剑桥大学近代史讲座教授的首次演讲中说:“我们的职责是关注和指导观念的运动,观念不是公共事件的结果而是其原因”(《自由与权力——阿克顿勋爵论说文集》,载阿克顿:《就职演说:论历史研究》,侯健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5页)他主编的剑桥近代史就突出了观念史的主题。德国的代表人物则是哲学家狄尔泰,他被称为近代历史观念史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