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少明
说中国古典文献中没有“哲学”这个词,或者说中西思想传统差异极大,用“哲学”解释中国古代思想会有极大困难,都不是什么新发现。“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者,如胡适、特别是冯友兰早就对此有自觉。(景海峰教授在《学科创制过程中的冯友兰》对此有所分析)在一个世纪之后,要质疑这个学科的合法性,起码得先了解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思想文化功能。
我曾经从两个角度对此进行考察,包括:一、它的建立与演变同现代思想文化的变迁之间的关系,以及二、整个学科背后自觉或不自觉的方法论预设。关于第一点,它是同中国现代文化(包括思想的与学术的)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冯友兰就说,“......就事实言,则近代学问,起于西洋,科学其尤著者。指中国或西洋历史上各种学问之某部分:而谓为义理之学,则其在近代学问中之地位,与其与各种近代学问之关系,未易知也。若指而谓哲学,则无此困难。”虽然现代文化整体上是西学放下的框架,但不要忘记,接受西学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人追求现代化(也是源于西方)的生活方式。第二点,用“哲学”解释中国古典思想中的某些内容,是通过比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