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摘要:《易之义》作为解易之作,其解易思想是与其对《易经》性质的认识相一致的,《易之义》认为易的主旨是说明如何能够长久,提出“万物莫不欲长生而恶死,会心者以作易也,和之至也。”这一主旨的获得表明其解易时已脱离了占筮的实用过程,将易经的文字与符号结合,寻求象中之意,而不以象言吉凶,与《系辞》不同。在说明其解易思想后,文中对其刚柔文武之义做了论述,以文武之道论《易》是其特有的思想,文中将其置入当时可能的思想背景之中。
关键词:象;意;刚柔;文武
如果我们注意到邢文的研究,会发现他对《易之义》的篇名的意见与多数学者不同,他主张将这篇文献命名为《易赞》,而我们知道,“易赞”是文中出现的,按照李学勤先生的意见,“易赞”是可视为它所出现的段落的标题的。而“易之义”则是整理者根据一般的原则所定下的篇题,两种不同的意见或许代表了对文献本身不同的理解。我这里将要讨论的实际上是李学勤先生称之为“易赞”的部分,它与文章的开始是意义连贯的,中间论各卦之义的部分当是不同的来源。若是这样,或许“易之义”是更为合适的篇名。作为一篇解经的作品,它与一般性的论著不同,它包含了作者对《易经》的认识,以及作者自己的思想,通过解释的工作,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注入到经典当中。而我的讨论就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的。
一、 象与意
《庄子.天下》篇中有“易以道阴阳”,这里的阴阳很可能是兼天道人道而言之,而《易之义》中的“易之义惟阴与阳”则首先是对《易经》中的符号所作的解释,故接下来便对“──”“——”两个符号之义作出了说明:“──”为曲句焉柔,“——”为正直焉刚。以刚柔来解《易》经中的卦画,始于《彖传》,而明确的对何以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