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向春
【论文原题】也谈《论语》的得名—兼与敖晶女士商榷[1]
【内容摘要】《论语》是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之一,关于它的得名历来多以为是因根据“论”的“论纂”之意。但本文认为我们可以借用“右文说”的观点来考察这一问题,即凡从“仑”得声的字多与“条理”、“规则”这一涵义有关;而《论语》之“论”之所以应该读为平声,则又是一种破读。故而,“论语”就是“伦语”,也就是一本阐发人生伦理规则的图书。
【关键词】论语得名
《论语》作为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自前汉以来即受到了当朝统治者的青睐和重视,较早地被立在学官。到了明清时,《论语》更是因“四书五经”被列为科举的必考科目而受到了广大读书人顶礼膜拜。
《论语》一书,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若干行事,它是研究孔子及先秦儒家思想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儒家的一些基本思想,如“仁”、“义”、“礼”、“乐”等概念在该书中首次被提出并被加以诠释。通过研究《论语》,我们可以基本了解前期儒家的思想和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传统的文化精髓。故而,对这样一部典籍,我们必须对它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彻底地考察和研究。而本文则主要试图探讨《论语》一书的命名之义。子曰:“必也正名也夫”,又曰:“名不正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