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少莲
[摘要]道家辩证法以“反”为中心,涵摄相反相成与物极必反双重意蕴。“有”与“无”作为道家最基本的辨证范畴,是“道”的确切之“在”与以“无”为体的辨证统一。“有无相生”的思想对今天的创业具有“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有以无用”等多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辨证有无有无相生
一、道家辩证法及其管理智慧
《老子》是中国古代辩证法最早也最重要的代表。张岱年把《老子》的辩证法概括为三个要点:第一,变化常反;第二,采取了反面的形态则不反;第三,差异是相对的。任继愈在其《老子绎读》中对《老子》辩证法的评价较其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把“注重柔弱,反对进取”作为其主要缺点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他说:“老子思想深刻可贵之处在于从纷乱多样的现象中概括出‘无’这一负概念,把负概念给予积极肯定的内容。老子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用‘无’的原则去‘为’。所以能做到有若无,实若虚,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屈为伸,以弱为强,以不争为争,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建立了中国古代贵柔的辩证法体系,与儒家《易传》尚刚健为体的辩证法体系并列。”上述两人皆紧扣一个“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