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高予远
“吾日三省吾身”是儒生为学为人的基本功夫。省自身、纠己错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心理机制,此基本心理机制是个体与种群趋于文明、趋于精微的重要思想方法,各个成熟的文明皆以反省自身为己之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方法,如苏格拉底云:吾最大的智慧是知道自己无知。一个成熟民族知识群体的中坚力量必能自损己盈满之心,以虚明之怀体察天地默默运行之理。

问题是自省自身是每一个体的基本心理机制。庶民也能省,儒生也能省,儒家之省与庶民之省又有何分别?

“汝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此谓儒家第一省,是君子与庶民之省的根本区别。无此省,儒家之学就会成为乡愿德贼的沃土,儒家之礼就会成为乡愿德贼的粉饰。“吾日三省吾身”之所以成为儒生为人为学的基本功夫,皆源于此,源于儒生要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这种内在的生命企求。

儒家第一省就是要时刻铭记勿为小人儒,要为君子儒。

何为君子儒?君子儒,心仁履义。

仁,天地流行之大德;义,宜也,因地制宜行此天地大德于此世及后世也。君子心仁履义,必要明天地流行生生大德、通神明幽微之变,若此方可为君子儒。

问题是个体何以自省才能达这种君子儒之域?
阳明少慕圣学,以成圣成贤为人生第一要义。青年时期谒当时明儒娄谅,“(娄谅)谓‘圣人必可学而止’,‘(阳明)深契之’”(《年谱一》,《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自此遍求考亭之书。“一日思先儒谓‘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遂取竹子格其中至理,“沉思其理不得,遂遇疾”。阳明以朱子格物之法不得入圣贤之门,遂“自委圣贤有分”(引文均同上),乃随波逐流,随世就辞章之学。后因宦官刘瑾弄权被黜至贵州龙场,独自面对亘古宇宙,体悟生死,方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阳明寻朱子路线格竹子不可不谓一日三省,不可不谓“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何以阳明格竹子不得其理而反为其病,直至龙场面对亘古宇宙,方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王阳明的自省历程给我们这样一种启示:“吾日三省自身”必要有境域。惟在此境域自省,吾人才能明仁行义,通神明幽微之变,方能悟圣人之道。否则,虽智如阳明也不可避免陷入泥途,不得其理反为其病,君子之省也无以别庶人之省。1

什么样的境域才可使吾人省自身而不入歧途,而入君子儒之域?

君子儒行仁履义,以身弘道,必有如天地日月生生不息大健生命力,通神明幽微之变,见微知著,神以知来,智以藏往,若此方可任重道远。

君子达此界非一日功,圣若夫子也要“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但若志要为君子儒必要明神明之力,明己之卑微。明己之卑微,吾人才能损己、虚己,神明之力方能充盈于吾人之心,达布吾人四体,吾人方能真知何谓神明之力。

君子省己身、明神明,要将己置于天地宇宙中,在流转不已无言的亘古宇宙中,明己卑微、损己盈满,以虚明之心恭候神明大力充盈吾人之心,浃洽肌髓、达布四体。

君子虚己、损己恭候神明充盈吾心,后必要明己之命、己之立。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之命是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知礼无以立”。君子之立是要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君子儒之命与立,是君子儒不能自已的命与立。

君子要明己命、知己所立,必要将己置于吾先民开吾人类文明的创化史中,当吾先民艰苦卓绝创化的人类历史文明如洪流贯注吾人之身时,吾人之省方真明己命、真知吾人所立必循之礼。

以下分论君子在这两种境域的自省。

一、君子儒于宇宙苍穹中省己身

君子儒省己身、明神明,恭候神明流贯吾人生命深处,恭候神明居于吾人之心,要将己之生命放在宇宙苍穹中孤独自省。

何谓在宇宙苍穹中孤独自省?

独自一个人处于宇宙苍穹中,最真切、最直接、最源初的是什么?是孤独。

孤独,惟我自己存在,整个世界都远离我去,世界和我失去了联系,孤独以巨大的力量敛我入其孤独之在中。在孤独中,尘世染我的一切牵滞皆为如剔刀般锐利孤独所斩去,内心孤独而又虚明,在这种孤独的虚明中,吾丧我致极,血气愚顽远离吾去,在这种无血气愚顽的虚明、孤独与卑微中,宇宙的创生之力开始展现自身。2

孤独卑微的吾人独自处于宇宙苍穹中,头顶是深邃浩渺的星空,这一浩渺的星空使吾人心中产生一种源于远古宇宙深处的孤独,宇宙苍穹这种源于远古宇宙深处的孤独击中吾人,同时又使吾人内心充满不可言状的神性。

孤独卑微的吾人,独自面对亘古自然,独自处于宇宙苍穹中。在不知不觉的无言中,大地星河流转不已。“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河灿烂,若出其里。”君子面对宇宙苍穹,西流星汉之浩淼,叹己命如清水浮萍,鸟栖枯枝。洌洌北风中,冰贯神髓,内心壮美、凄怆不可言达。惟不可言达,吾人之生命才是一个无言的存在,一个源源不竭的、如江河不舍昼夜的、融含古今创痛、凄怆与欢乐的无言存在。在宇宙苍穹巨大、无言的运转中,吾人惟有在默中静感天道之亘远、己命朝露无常。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又源于什么?我是谁,他们又是谁?“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天不言,吾又有何言能明天地运行,吾虽不能明言之,但吾人心中对这一切的发生己惊叹不已。没有言语、没有逻辑、没有推理,言语、逻辑与推理在这一境域中失去了效力,天地宇宙苍穹中的一切都如其本然那样在发生着,天地的神明默默无言运行着、创化着。神明在天道运行的无言中,源源不竭、生生不息出离自身。在吾人惊叹与疑惑间隙中,神明贯一的穿透力如日月破云而出,吾人生命为此神明贯一之力穿透。我是谁,他们又是谁,这些问题皆在神明破云而出的贯一之力下涣然冰释。

孤独的吾人在宇宙中自省,世间一切皆远离吾而去,惟有孤独吾之卑微与神明相会。在这种不期而然的相遇中,吾人卑微虽如独孤之朝露、独孤之芦苇,但神明之力却贯中吾之卑微,吾虽卑微却有神明大力盈于吾胸。吾人在卑微的静默1中,与神明交,获其大力。

神明贯中吾人之心,内心浮华剥尽,生命笃实中和又有渊默如雷之力,充满神性的生命血气如江河流转不已。

中和、静默与创造的、无以名之强名之“仁”存于吾人心中。若此君子自省才真正开始有了始基,吾人之省开始在“天何言哉”的渊默中有合天地大德的创生。

君子在宇宙中,明何谓中,何谓渊默,何谓渊默中“天何言哉”的创生。君子在宇宙中自省,知何谓神、何谓正,何谓流转不已的神明幽微之变。在宇宙中自省就是要日新复日新存天地神明于己心,惟天地神明居于吾心,吾人才能不能自已地如日如月、新新生生。

吾人在宇宙苍穹中自省,惟有浩浩的静默存于吾人胸中,或曰静默是吾人与神合一。这一静默是吾人自省的始基,因这一静默是神明居于其中,惟神明居于吾人胸中,吾人方可如先圣所言“默而识之”。静默的神明居于吾胸中,何谓中,何谓仁、何谓义,无需言辩,精诚之意昭昭如日如月,辉耀于吾人承载着、生发着的虚明之心上。

吾人于宇宙苍穹中孤独自省,久,无了宇宙,无了苍穹,无了我,惟有无以名之强名之的“神明”或曰“仁”横贯吾人与宇宙苍穹上,无以名之强名之的“神明”或曰“仁”成了真正的大存有,其渊默如雷、发而中节运行着一切。

宇宙苍穹中孤独自省,无言、静默的“神明”或曰“仁”居于吾人胸中,吾日三省自此便有始基。何以如此言之?这是由省的意义决定的。

省的真实意义分析:

省是什么?省是纠己错,我们何以能纠己错,必有一种真实力量充盈于吾人胸中,我们才能纠己错。故“子绝四”,惟“勿意、勿必、勿固、勿我”,真实的力量才能从虚明中出离自身,从而击中吾人。吾人于宇宙苍穹中孤独自省,源于宇宙苍穹源古的、如剃刀锐利的孤独必能斩去吾人内心的一切虚浮,“意、必、固、我”皆弃我而去,惟有一个孤独、真实虚明的是吾不是吾的空明境域静候着,等待着将要发生的一切。在这种虚明的静候中,“神明”或曰“仁”垂临这一空明境域,并居于此,因此“神明”或曰“仁”富于创造的力量居于此虚明境域中,吾非吾、吾丧吾但吾又真正获得吾存有的力量,在“神明”或曰“仁”垂临吾人胸中、生发于吾人胸中的历程中,吾人又重新获得自我。这个自我是有“神明”或曰“仁”居于其中的自我。因有这种力量,吾人才能真正省己身,因为省己身要有中正之力定是非、明曲直,中正之力使吾人之省己身有一源源不竭之力。因为中正,我们省己身才能以“中”充之,“以中养不中,以才养不才”,以“中”充之,吾人之省才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同时这一省也是一种行为,一种在“神明”或曰“仁”力量下纠己错、并以神明力量充盈己身的行为,一种吾人存有的革命性默跃。1 

省是在“默而识之”中识己错,并以神明之力纠己错的过程。省是一个完结、一个开始。省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新纪元的开始。省是吾人个体生命元年。一切省皆基于这种个体生命的元年。

二、君子儒于先民创化的历史中省己身

君子儒将己身置于宇宙苍穹中,恭候神明流贯其生命深处,明何谓神明、何谓神明幽微之变,明何谓中、何谓仁。后,必要将己命置于人类历史中,明己之使命与己之所立。

“神明”与“仁”居于吾人胸中,它是祥和的、富于生生不息创造的同时又是孤独的。孤独是神明没有在具体的境域中展现自身,“神明”与“仁”必于具体的境域中显现自身,故有“神明”与“仁”居于胸中的君子必要将己命放于人类历史中自省。明己之存在于此世此地的使命,明己之所以立与生民所以立。

吾人于人类历史中,苍海一粟。吾虽卑微如一粟,但先民之血脉与吾相连。先民所恶,吾之所恶,先民所欲,吾之所欲。先民是吾之生命的过去,吾当世的生命属吾不属吾,吾当世的生命是先民生命在当世之体现。吾生命与先民的生命皆是一个生命,只是这一生命所处的时间不同,故吾与先民的生命是源于同一生命源泉、同一个生命的因时而化。

先民的生命是吾生命的过去,吾当下生命是先民生命因此世而所化。先民筚路蓝缕,开启的文明,是吾生命在过去历史中艰辛创化,故吾先民开启的郁郁文明,其精其神乃吾精吾神,这一源于历史的吾精、吾神必从历史中如泉之源源不竭、奔涌而入吾心、充盈吾心,必如破云之日月、不竭之江河,夺获吾人于嚣嚣芸芸之上。在嚣嚣芸芸的无根沉浮中,吾人为先民的文明所贯中,卑微如一粟的吾人知何为先民所创的文明。吾人在先民创化的文明中,知吾之过去,也在先民创化的文明中虑吾与先民这一同一生命的未来。

将吾人置于人类历史中,舍吾之一切,吾丧吾致极,虚明体会先民的一切。先民的伟业、先民的困苦皆从历史中向吾人涌来,吾人内心真实地体会着先民的一切。当吾丧吾致极,吾人内心与先民一起承载着亘古的创痛与文明的生生大乐。先民的历史何不就是吾人当下的一切,吾人当下的一切何不就是人类的真实历史。历史的一切如日月之明流贯入吾人卑微一粟内心中,吾人卑微一粟的内心充满人类历史文明的恩泽。充满人类历史文明恩泽的内心,不能自已地传承着历史,或曰这一充满历史恩泽的内心本身就是历史的具体再现。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之叹实道出千古士人之命,君子儒之命必上承往圣之绝学,下启万世之太平,若此方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君子儒之命非是己要如此,而是先民文明如日如月的光明之流贯中吾人内心,吾人之生命是先民之生命于当世的具体再现。上承下启,先民与吾生命同为一个生命的历史必然,吾人不得不如此。
“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之叹实叹孔子为中华文明之集萃者,孔子之精之神实是江河不舍昼夜的中华文明精神的再现。

“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同上)

孟子所明言之学实是道出中华千古学人之使命,虽“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学孔子虚明心体,上承往圣,下启后学。孟子明言所学即是君子儒之使命。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论语·子张》)贤者识其大,何谓大?大即立心、立命,于人类文明史尽己力上承下启。君子儒于当今东西文明交融之世,学无常师,与人相处,必要秉仁履义,虚明其心,以身弘道,上承先圣之学,下启后来者,此为君子儒份内之事。

君子儒于当今之世,有责任“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尽己力1,不尽己力者吾何以面对先民,不尽己力者乃人类文明史上的孱弱庸碌不思进取之人,是贼人,而非君子儒。受先民文明之恩泽,而己无尺寸之功于吾人类历史文明之传承,受人恩泽无以回报,不是贼人又是何?2深受恩泽无以回报,吾人有何面目面对先民、面对后人、面对己充满先人恩泽之内心。

故君子儒必要在人类历史中明己之使命。

明己之使命,使命已明,君子必要秉命而行。秉命而行,君子天地间无所逃,必要从嚣嚣芸芸众生中走向前来担当。担当即厚载,厚载,君子必要先修己,剥尽浮华。

吾人生命秉天地而生,其力生生不息如江河洪波汹涌不已。何以使此如日如月生命大力,驰骋张扬于六合而又藏密于心,发而能敛,用而不竭,莫过于礼——这一法则。何以如此而言?

想吾先民,履坚冰、逆冽风,于洪水横流、禽兽逼人境域中,烈山泽、驱龙蛇、兼夷狄,创吾中华郁郁乎文明,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必要遵循法则。法则自身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将吾人从蒙昧中剥离而出进入文明的创化力量,是一种推动个体与种族向前迈进的力量。3无法则吾人不仅不能立,更无以奢谈入精微致广大之域。文明之精微、之广大是在吾人遵循规则基础上的豁然贯通。一个个体、一个种族文明程度之差异在于其是否能严格遵循规则及在此基础上对规则的领悟。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在于圣人不因己命之微,而自溺于欲望之流中。圣人之卑微只是肉体会如朝露、枯枝逝去,而其心因秉日月神明之力,故圣人能秉天之所命,循法则、因人情制礼仪。圣人肉体虽如枯枝逝去,但其因人情所制法则的精神却如海上明月亘古贯今,一代代秉命而行新学人,无不是循先圣所制法则,脱离血气愚顽、脱离困厄,终入人类文明精微、广大的亘古流贯境域。

“礼者,养也。”礼——这一法则何以能养?

人之生莫不有欲,有欲则不能无争,争而无节则乱,故先王制礼以分之,此止恶也;吾人生而静,秉天地之正,动则有不正之处,何以则吾人之动止于正,需礼。礼秉天地之正,顺吾人之性,又节吾人之性,此礼又养善也。

故“绝恶于未萌,起敬于微渺”莫过于礼。

礼之治民,教也、戒也,不得以而惩也。教者,教民养善去恶莫过于礼也。“礼者,交接会通之道”,交接会通必有争,争乃源于人性,有合乎人类历史进步之争,有乱己乱群之争。为止其乱,君子正人正己,为社会表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故君子之争必揖让合礼、合义,不合礼、合义之争乃禽兽之争,非君子儒之为。君子修己治人,以礼导民,从而导整个社会入“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这样一种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的有序中。

教而不能使其近善离恶,则戒也,劝戒也。劝戒而不行,继为恶弃善,则惩也。

故礼——这一法则,因人情而制,养善去过绝恶。“不学礼,无以立”,“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吾族之先觉者,面对人生而欲,有欲不能不争,故因人性制礼,养善去过绝恶,脱离蛮荒,入文明精微广大。

以先王之名而定的礼——这一法则,实是先民在历经一次又一次大劫难、生命一次又一次毁灭重生后,从汹涌不息的人类历史中,浮华剥尽,真实乃现。礼——这一法则实是吾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经过血腥、暴力后的产物。故礼乃止乱,止乱故其能养民近善离恶。

结  语

君子儒一日三省己身,必要置己于宇宙苍穹中独孤自省,静候神明流贯其心;必要置己于人类历史中自省,明己上承下启之命,知己必要查与所要遵循的法则。

心有神明,秉己命,心存法则,若此一日三省自身方是君子之省。小人也能省,其心无神明居于其中,不知己命,不知遵循积善去恶的法则,其省终不入中正之道,与动物在进化中的纠错机制相去几希矣。

君子之省必要有神明居于其中,必要省己之行为是否遵循规则。循规则方能“绝恶于未萌,起敬于微渺。”起敬绝恶,彼此交接会通方可缘彼此之情、智,循循善诱,彼此相砥相砺,近善远恶,虽不入圣贤精微广大之域,也可守身、立家有益于吾周围同志。且如前述,规则自身就是一种不能自已的“仁”的力量,是世界真实的大存有,固守规则,循序渐进,“仁”——这一世界真实“大存有”的生命力自会流贯入吾人内心中。正所谓“知之明、守之固、节之密、乐之深”,吾人明规则、恪守规则,而吾人又于事上节之密,吾人虽不欲入精微、广大之界,其由我乎!

循规则已久,在宇宙苍穹中静候的神明必安居于吾心。神明安居于吾心何谓?内心之仁如江河源源不竭、如日月周流不息,内心虚明无“意、必、固、我”,事物人情之精微无不洞若观火。心有神明大力,吾人居于具体境域而又不滞于所处之域,此谓神明居于吾心。

君子儒明神明、循规则、养己正、入精微广大。若此君子之省才能由个体之修养进入到上承先圣之伟业、下启后民所循法则的境域中。

君子儒之省己修己是为克己之虚浮,“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以无私意之虚明恭候神明充盈其胸,明人类历史所循法则,后必要省如何使先圣之学、所立规则与当世结合,为当世之民立人伦之极、立所循之法则。不入此省不是君子儒。正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君子儒之省必从省己身而入省己身如何为当世立人伦之极、立生民所循法则尽己力。惟入此域,君子儒之省方能入民族的反省之中,君子儒的反省方是民族的反省,民族的反省必要由一个个君子儒反省方可实现。当君子儒的反省在民族自我反省中进行反省时,君子儒的反省才有了自己的归依。

君子儒个体的反省与民族的反省是两极而又相互贯通。吾日三省吾身必要省己之省是否在省吾民族的人伦与民族要循的法则,惟在民族的自我反省中君子儒反省己才会有吾民族的神明正吾人之身,君子儒入民族的自我反省中,才能在“吾丧吾”过程中获得真正的个体生命。反之,无神明居于其心、明历史法则、秉仁履义、内心虚明、精微广大的儒生或曰知识分子介入民族的自我反省中,当今的民族的自我反省不可能为这个民族重新复兴寻找到一条真正的通途。

吾民族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就处于一个大变动时代,何以传承国故,融纳新知,为当今吾国吾民立人伦、建法则是当今君子儒首要反省并要予以解决的问题。当君子儒的反省融入民族自我反省中,君子儒的反省才开始了君子儒的反省历程,君子儒的反省岂能只反省己身而不反省民族当下要建立的法则与未来的路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立人伦之极,官、民有耻且格;亲民,立法则,导吾民、养吾民,息今日社会贼民、网民之现象;止于至善,吾国发展,平稳有序,和平崛起,远邦近邻不敢侮吾国吾民,彼此和睦相处。此三纲乃今日民族自省之核心,君子儒自省必要从省己身至省如何在当今中国社会实现此三纲,方为君子儒一日三省其身。

“吾日三省吾身”。

“终日乾乾,夕惕若。”

君子儒个体生命若是,吾民族生命又何尝不若是。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