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邦金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乎语言的哲学思想异彩纷呈,独树一帜。王弼具有鲜明工具主义倾向的言不尽意论,不仅是魏晋玄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且逐渐渗透到谈坐论辩、文学艺术、经籍训诂、文字研究、佛经翻译等广泛领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范式和方法论原则,影响极为深远。它与僧肇对语言的空观思想,较为重视文字音、形背后之意义的文字训诂思想,以及强调诗言志传统的文学语言观念等一道,成就了一种言无言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名实关系论;王弼;言意之辨;语言的空观;无言之美
对于魏晋时期学术思想,后人或以清谈误国批评之,或以风度雅致赞美之,褒贬不一。然而,上自汉末下迄南北朝统一,玄风大盛,学术思想的自由解放、往复辩难的气息浓厚,对于语言的哲学反思继先秦、两汉之后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诸如名实关系论、言意象之辨、“理胜”与“辞胜”之辨、佛经翻译中的“格义”和“合本”等关乎语言的哲学论辩层出不穷。这一时期语言哲学思想,既有本体论的也有工具论的,既有认识论的也有境界论的。本文将分别从语言,政治、实在,翻译和文字训诂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论述。
一、正名主义——从名实论到名理学
葛瑞汉曾经认为,中国语言哲学关注的主要不是本质问题而是名实相符问题。把握名实关系,不仅仅是研究整个中国古代语言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