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邓淑兰

赵孟頫才华卓绝,他不仅是元代而且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书画印“四绝”的人物之一。关于其生平,主要文献有《元史·赵孟頫传》(以下略称本传)、杨载《大元故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公行状》(以下略称《行状》)、欧阳玄《魏国赵文敏公神道碑》(以下略称《神道碑》)、《松雪斋集》及未收入集内的诗文、信札和题跋。此外,元人文集、笔记、稗史等相关文献都可资借鉴。任道斌先生著《赵盂叛系年》(以下略称《系年》)是二十世纪末研究赵孟頫生平事迹较为详细的—部著作。该著在考证其书画作品真伪的问题上颇为用力,对我们了解赵孟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然而,由于赵孟頫的伪书画作品众多,甄别十分不易,加之任先生所徵引的书画著录本身也有缺陷,尤其是像《宝绘录》这样已有定评的伪书画著录,也被任先生当作资料论据,因此任著也存在不少错谬之处。

学界虽一直重视赵孟頫的生平研究,但有一些问题至今尚未形成共识。在研究他的相关论文论著中,笔者经常发现一些错谬之处被广为引用,以讹传讹。因此,进一步辨明赵孟頫生平事迹中一些尚未澄清、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很有必要。

一、赵孟頫在南宋是否真正出仕

赵孟頫在南宋是否真正出仕?这个问题关系到赵氏出仕元朝前的心态。对此问题,目前学界多沿用本传和《行状》的记载,认为孟頫曾出仕南宋。其依据一是本传记载:孟頫“年十四,用父荫补官,试中吏部铨法,调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益自力于学。”二是《行状》记载:孟頫“未冠,试中国子监,注真州司户参军。皇元混一后,闲居里中。”《系年》“十四岁”条即援用了本传的记载:“赵孟頫以父荫补官”,“十九岁”条则援用了《行状》的记载:“试中国子监,注真卅司户参军。”之后的研究者在论及其生平时多沿用这一说法。

而在此之前,《元人传记资料索引》“赵孟頫条”就指出赵孟頫“未冠试中国子监,不及仕而宋亡。”姚公骞先生在《淞雪斋集)校记》一文中也指出:“赵盂頫在南宋没有做过官”。由于二者未作详细论证,故此论说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孟頫未冠做官反而成了共识。

直到赵维江等在《论赵孟頫仕元的心态历程》一文中对“注官”作出解释。就这问题,赵文把本传和《行状》进行了比照,发现二者所记大不相同。本传是“年十四,调真州司户参军”,《行状》是“末冠,注真州司户参军”。《礼记·曲礼》云:“男子二十冠而字”。未冠,应该是十八九岁,这与“年十四”相差四、五岁。而且前者为“调”,后者为“注”,有着明显差别,“调”为“调任、派调”之意,是真正上任,而“注”为“注官”,就是注出拟授的官职,并非实际到任的官职。

本传和《行状》的记载究竟谁是谁非呢?有研究者考证,本传的这一记载为误记。因为《元史》是明人杂抄元代实录及其它文献仓促编撰而成,错讹之处不少。而《行状》作者杨载是孟頫的学生,故《行状》所记更为可信。对于本传之误,研究者认为可能缘于孟頫代侄所作的《五兄圹志》。此文记其五兄“年十四,以侍郎荫补承务郎。咸淳丁卯,请国子临举,免铨。”阎“咸淳丁卯”年孟頫即十四岁。本传可能把此事与《行状》所记之事相混淆了。笔者认为这一推测有一定的道理。

据上所述,孟頫在南宋时并未真正出任实际官职。宋亡后,孟頫拒绝了几次仕元的机会,到至元二十三年(1286)才接受了元廷的再次征召,随奉召搜访江南遗逸的元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北上。次年春到京,六月任奉训大夫、兵部郎中,真正开始其仕宦生涯。

二、赵孟頫婚姻状况考

目前学界对孟頫的婚姻状况还有两个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其一是他与管道异的成婚时间究竟是哪一年?其二是他与管道昇结婚之前是否有过前妻?

关于孟頫与管道异的成婚时间,其实在孟頫本人的文章中有过明确的记载。其一是孟頫作于皇庆元年(1312)的《管公楼孝思道院记》,明确提到道昇是至元二十六年(1289)嫁给他的。文章说:“吾妻仲姬所自出也。仲姬名道昇,父讳伸,字直夫,倜傥尚义,晚节益自熹,乡里称之曰管公。无丈夫子,仲姬特所钟爱。至元廿六年归于我,皇庆元年以余官二品,封吴兴郡夫人。”
其二是孟頫作于延祜六年(1319)的《致中峰和尚·醉梦帖》。是年五月道昇病逝于返乡途中,六月二十八日盂頫为亡妻超度一事致信中峰,云:“孟頫自老妻之亡,伤悼痛切,如在醉梦,当是诸幻未离,理自应尔。虽畴昔蒙师教诲,到此亦打不过,盖是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一旦丧之,岂特失左右手而已耶。哀痛之极,如何可言。”信中说“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而至元二十六年(1289)距延祜六年(1319)正是整三十年,这与《管公楼孝思道院记》所记道昇“廿六年归于我”是吻合的。

以上两条材料毫无疑问地说明孟頫道异的成婚时间是至元二十六年。

但是,近年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孟頫道昇的成婚时间不是至元二十六年,而应该不晚于至元二十三年孟頫随程钜夫北上出仕元朝。持此代表性意见的主要有任道斌先生和赵维江先生。前者在《系年》“至元二十三年”条中说:“管伸与孟頫相往返,以为其必显贵,许女管道异与孟頫,择为佳婿,当不晚于是年。”后者在《赵孟頫与管道昇》一书中推测孟頫与道舁成婚“必在应召前乡居之时”。他们提出这种意见的主要依据是孟頫延祜六年(1319)作《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中的一段话:

“夫人讳道舁,姓管氏,字仲姬,吴兴人也。……考讳伸,字直夫。妣周氏。管公性倜傥,以任侠闻乡间。夫人生而聪明过人,公甚奇之,必欲得佳婿。予与公同里闭,公又奇予,以为必贵,故夫人归于我。至元廿四年,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召孟頫赴阙,自布衣擢为奉训大夫、兵部郎中。廿六年,以公事至杭,乃与夫人携至京师。”

论者认为管公是在以为孟頫必贵的情况下把女儿嫁给他的。至元二十六年孟烦只是回家乡接夫人去京师,结婚似在之前。而且孟頫在至元二十六年携夫人至京师之前所作的诗文中,有几处出现了“妻”和“妇”。故认为孟頫与道昇在其应召之前应已成婚。由是推测孟頫《管公楼孝思道院记》中所记道异“廿六年归于我”是传抄或板印时的笔误所致。

笔者认为论者的主观推断不足以推翻孟頫本人文集和信札中的记载。
论者之所以认为孟頫与道昇不是至元二十六年成婚,原因之一是把孟頫在至元二十六年携妻至京师之前所作诗文中出现的“妻”、“妇”当作了管道异。这个“妻”到底是管道昇还是孟頫的前妻呢?这个问题确实值得认真考辨。

论者之所以认定这些诗中的“妻”、“妇”就是管道舁,其理由是“目前尚未发现赵孟頫有前妻的记载”。笔者认为,《松雪斋集》和现存信札等文献的记载可确证他与道頫成婚于至元二十六年,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发现其前妻的文献而否定既存的事实。笔者据现有文献认为,孟頫在与道頫成婚前已经有前妻和儿子,惜没有留下其前妻的详实史料。依据是:

其一,孟頫和道昇成婚于至元二十六年,是年孟頫三十六岁,道昇二十八岁。从常情来看,在中国古代,男子一般二十岁左右就成家了。孟頫是宋皇室后裔,《行状》记载他“神采秀异,珠明玉润,照耀殿廷,世祖皇帝一见称之,以为神仙中人”,而且他“声名涌溢,达于朝廷”。还是“吴兴八俊”之首。像孟頫这样的人才,不可能到三十六岁才结婚成家。至于道异为何二十八岁才结婚,由于没有留下明确的史料,尚有待新文献的发现。

其二,在孟頫诗文中留下了不少其有前妻的佐证。如:《投赠刑部尚书不忽木》诗中提到离开妻子的行事。诗云:“别妇经春夏,离乡整四年。家书愁展读,旅食困扰煎。”考《元史·不忽木传》:“(至元)二十三年,改工部尚书。九月,迁刑部”。另考《元史·桑哥传》:“二十四年,桑哥奏立尚书省,诬杀参政杨居宽、郭佑。不忽木争之不得,桑哥深忌之。……因其退食,责以不坐曹理务,欲加之罪,遂以疾免。”桑哥杀杨、郭大概在至元二十四年三月至十月间。这就是说不忽木作刑部尚书时间应在至元二十三年九月至二十四年十月间。孟頫是至元二十四年春到大都,以诗中“经春夏”推算,此诗当作于至元二十四年秋,此时他已来京半年,符合其行事。诗中的“别妇”显然不是至元二十六年与之结婚的道异,而应是其前妻。

《罪出》诗中则出现了“病妻弱子”句诗云:“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哀鸣谁复顾?毛羽日摧槁。向非亲友赠,蔬食常不饱。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骨肉生别离,丘垄缺拜扫。悉深无一语,目断南云杳。恸哭悲风来,如何诉穹昊!”诗中“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骨肉生别离,丘垄缺拜扫”描述的内容说明此时他孤身一人独在任上,与病妻弱子远隔万水千山。这正是他出仕后第一次独居大都的生活写照,因为孟叛在至元二十六年即携夫^至京,合家团聚,此后只在至元二十八年秋,因“除授未定”,为照顾管夫人年迈的父母,故“秋间先发二姐与阿彪归去,”邮至元二十九年正月,即被世祖任命为朝列大夫、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赴任前,即返乡接妻儿。期间与妻儿只有短暂的分离,且心境与独在京师时截然不同。故此诗当作于携夫人至京前,诗中“病妻”不是道界而是其前妻,弱子应为其前妻之子。

还有《送高仁卿还湖洲》诗提及其妻儿。诗云:“昔年东吴望幽燕,长路北走如登天。捉来官府竟何补,还望故乡心惘然。江南冬暖花乱发,朔方苦寒气又偏。木皮三寸冰六尺,面颊欲裂冻折弦。……中都俸薄难裹缠。……高侯远来肯顾我,裹茗抱被来同眠。青灯耿耿照土屋,白洒薄薄无劳膻。破愁为笑出软语,寄书妻孥无一钱。”诗中谈到元朝征召一事,也谈了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导致诗人难以适应,并提到俸禄低薄,竟然“寄书妻孥无一钱”!诗中描述的情况正符合他独自在大都任兵部郎中的情况,故信中所指“妻孥”应是前妻和前妻之子。

三、赵亮、赵雍的身世和生卒年问题

关于孟頫的子嗣,孟兆在《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中云:“子三人:亮,早卒;雍、奕。”据此可知他有子三人。目前学界因对其婚姻未达成共识,故对其子嗣的身世亦还存在疑问。持孟頫一次婚姻的论者认为三子均为道昇的亲生儿子。但上文已考明,孟頫在与道昇成婚之前已有前妻和儿子,但其前妻所生的儿子究竟有没有存活下来呢?因此赵亮和赵雍的身世和生卒年仍值得进一步追究。

有关长子赵亮(由亮)身世的记载,现存文献很少。欧阳玄《神道碑》云:“子男三人:亮早夭。”赵孟頫谓其“早卒”,欧阳玄谓其“早夭”,二者在词义上有很明显的区别,其父称其“早卒”意思是说死得早,而“早夭”则是未成年即逝。赵亮没有像两个弟弟那样留下书画作品,是不是真的早夭呢?赵亮生卒年究竟是否可考?

《系年》“至元二十五年三十五岁”条:“长子赵亮虽早夭,此时似未亡。”依据是《罪出》—诗。显然,《系年》认为此“弱子”即赵亮。据上文所考,此诗当作于孟頫进京(至元二十四年)之后、至元二十六年之前,而诗中“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即说明孟頫此时已有—幼子。另据上文论及此期间所作的《送高仁卿还湖洲》中有“寄书妻孥无一钱”句,均可确证孟頫前妻生有一子。但此子是不是赵亮呢?暂目不论。

赵亮卒年则具体可考。据孟頫至大四年《致中峰和尚·长儿帖》记载:“孟頫去岁九月离吴兴,十月十九日到大都,蒙恩除翰林侍读学士,廿一日礼上,虚名所累至此。十二月间,长儿的咳疾寒热,二月十三日竟成长往。六十之上,数千里之外,遭此荼毒,哀痛难胜。虽明知幻起幻灭,不足深悲,然见道未澈,念起便哀,哭泣之余,目为之昏,吾师闻之政堪一笑耳。今专为写得《金刚经》一卷,附便寄上(今先护其柩归湖州)。伏望慈悲,与之说法转经,使得证菩提,不胜至愿。此子临终,其心不乱,念阿弥陀佛而逝,若以佛语证之,或可得往生也。……二月廿七日。”

考本传:“至大三年,召至京师,以翰林侍读学士。”《行状》:“仁宗皇帝在东宫,收用文、武才士,素知公贤,遗使者召。庚戍十月,拜翰林侍读学士。”二者均记载:孟頫是在至大三年庚戍(1310)冬应召再度赴京的。而赵亮在随父赴京上任不久的十二月即受寒而病倒,并于次年二月在京病逝,其时孟頫已58岁,与文中所说“六十之年”基本相符。

另据《竹崦庵金石目录》卷五《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载:“至大四年二月廿七日,赵孟頫正书,荐亡男由亮”。这与是日致中峰明本信扎的内容完全一致。

据上可知:赵亮卒于至大四年(1311)二月十三日。
关丁赵雍的生卒年,学界一直未达成共识。郭味蕖先生著《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认为赵雍生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其根据是《元史》孟頫本传所附《赵雍传》。但《元史》孟頫本传并没有附赵雍传,也没有提到其生卒年。由于此著在书画界颇有影响,之后的研究者多沿用此说,如冯其庸主编的《中国艺术百科辞典》中赵雍的生年亦为1289年。頫陈高华先生在《元代画家史料》中则说:赵雍“生年不可考,卒年应在至正二十——二十四年(1360——1364年)之间。”其依据是王逢《赵待制画·为邵台掾题有序》。序曰:“丁酉(1357)仲夏,予自梁鸿山,……及己亥(1359年)秋游杭,……乃一日邀集贤赵公仲穆,宴予湖山真馆。于时境延虚清,座挹胜赏。偶举是歌。

赵日:“斯气象殆非有声画而已。然画当属之我也。”众相顾大笑,未几图成……自后有以萧山令荐予者,予还寓隐,既边报急,闻赵亦归霅上以卒。今年甲辰(1364年),彦文解后吴江,示赵所画,绰有棹歌景,予语以此。”这就说明,赵雍的卒年应该在1259年秋至1364年之间,与高华年先生所说的至正二十一二十四年基本相符。
台湾学者陈葆真先生则说赵雍生于至元二十七年(1290)虎年,为管道异亲生儿子。其依据是孟頫《致岳丈节干·除授未定帖》,帖云:“丈人节干、丈母县君:孟頫一节不得来书,每与二姐在此悬思而已,伏想各各安佳。盂頫寓此无事,不烦忧念,但除授未定,卒难动身,恐二老无人侍奉,秋间先发二姐与阿彪归去,几时若得外任,便去取也。……二姐归日,自整理一书与郑月窗,望递达。”此信札中“二姐”即道舁,她是管家次女,故称二姐。“阿彪”就是生于虎年的赵雍。陈文考证此信札为至元二十八年孟頫首次赴大都时所书。其论据有二,一是管家无男,丈母称“县君”只能随孟頫之官职,而孟頫时任五品的奉议大夫,称丈母为五品的“县君”正合适,其它阶段的官职均高于或低于正五品;二是赵雍生于虎年,而至元二十七年正是虎年,是孟頫和道舁婚后的第二年。

陈文对阿彪即赵雍未作阐述。单国强先生推论,“彪”本意即“小老虎”,至元二十七年为虎年,故父孟叛为生于虎年的儿子取此小名。另,孟頫在《致希魏判簿·倏尔两岁帖》中亦提及“秋间欲发拙妇与小儿南归”的行事。帖云:“奉别诲言,倏尔两岁……秋间欲发拙妇与小儿南归,以慰二老之思,是时又当致书,并以谬画为献也。家间凡百,悉望照拂。”此信中的希魏即郑月窗,“奉别诲言,倏尔两岁”则说明此信写于至元二十六年携妻赴京后两年,即至元二十八年,其内容与致丈人一信相符。此小儿就是阿彪,即赵雍,非长子赵亮,三儿赵奕是时则不可能出生。

据上所论,盂叛与道异成婚于至元二十六年,二儿赵雍生于至元二十七年虎年,应是道昇与孟頫婚后的第一个儿子,其卒年大约在1259——1364年。由是推知,前文所论诗文中的前妻之“弱子”应是长子赵亮,其生年因缺乏确凿文献而不可考,但最晚不迟于至元二十六年孟頫携夫人至京,其卒年是至大四年(1311),病逝时至少已23岁,欧阳玄谓其“早天”是不准确的,《系年》沿用了欧阳玄之误。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