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王强
摘要:为了揭示王阳明“致良知”命题的思想意义,采用儒家经典解释学思想的方法,认为“致良知”就是良知从人心的“本然之知”回到本心的“明觉之知”的过程,它的逻辑就是由体到用,最后回到体,亦可以称为“知行合一”,即本体的良知与主体良知的合一,以及主体认知与主体实践的合一。 
关键词: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 
在王阳明心学中,“致良知”是最难以理解的命题之一,因学者认知方式的不同,其涵义也显得扑朔迷离。从主体认知的角度看,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提出“致良知”命题的直接成因,也是其学术性质的决定者;从主体实践的角度看,“知行合一”是“致良知”命题的逻辑过程。这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所决定的“致良知”分析,共同构成了“致良知”的思想意义。基于这一点,本文将从揭示王阳明“致良知”的真实意蕴人手,对其展开“心即理”与“知行合一”两个方面的考察,揭示“致良知”的逻辑进展方式。 
一、“致良知”的“心即理”考察 
王阳明“良知”说的基本内涵就是:“良知之说,只说得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