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姚电?涂平荣

孔子一生主要是在“求政”,真正从事的纯经济活动不多,只是任“委吏”时耐心细致、精于账目,曾使“会计易”;尽管他“罕言利”,但并非不言“利”,其积极入世的参政情怀和济世抱负决定了他要密切关注社会的经济改革和发展,重视人们的利益,本着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的目的,他提出了“义以生利,利以平民”[1](成公二年)、“见利思义”[2](先问)、“因民之利而利之”[2](尧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2](学而)、“惠则足以使人”[2](阳货)等一系列“德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3](p79),这些思想对后世的经济伦理思想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一、生产劳动伦理观 
恩格斯曾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实际上每个阶级,甚至每个行业,都各有个的道德。”[4](p236)孔子虽生活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但受“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1](恒公二年)及“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圈,牛有牧,以待百事”[1](昭公七年)”等思想的影响,加上孔子自幼喜好“礼”、“乐”文化,对周公更是顶礼膜拜,宗法等级观念在其脑海里自然是根深蒂固。这些都决定了其对体力劳动持鄙视的态度,就连对自己年少时从事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