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林桂榛

孟子(约前372-289)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思想大师,他虽然没有直接受教于孔子——“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s226;离娄下》,以下所引《孟子》原文只注篇名),但他以孔子(前551-479年)学说的正统继承人自居,在孔子仁学或礼学的基础上发展了以“仁义”为核心的思想学说,并为宣扬和践行这种思想学说而身体力行,奔走呼号。透过《孟子》一书阐述的思想学说和孟子的实际人生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几种来源深厚、影响深远的人生精神。  
一、自承先贤,身任天下
孟子和孔子一样,奉行的是厚古薄今、崇古尚贤的社会历史观,他认为:尧舜之后,圣人之道就衰败,于是社会动荡,民生悲苦,社会从原有的和谐、美好的有序社会堕落为现有的混乱、悲惨的无序社会。而要挽救这种无序的社会,要恢复尧舜时的盛世之景,则只有实行“仁义”这一圣人之道。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滕文公下》)他斥责杨朱和墨子的思想主张是充塞仁义的诬民之邪说,宣称要象大禹治水防洪平天下,周公兼狄驱兽安百姓,孔子著《春秋》明大义一样,出来端正人心,灭除邪说,反对各种偏激而错误的行为和言论,从而来继承大禹、周公、孔子等三位先贤的崇高事业。  
孔子曾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s226;子路》)又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s226;阳货》)孟子象孔子一样,“自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