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肖永明

汉唐是《论语》《孟子》学的形成、发展时期。从汉到唐,众多学者对《论语》《孟子》进行了各种训释与阐发,《论语》《孟子》学得以不断发展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汉唐《论语》《孟子》学的发展,为宋代《四书》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汉代的《论语》《孟子》学及其特点 
汉初,许多儒家典籍纷纷复出于世,其中亦包括《论语》、《孟子》。正如马宗霍所云,由于汉代儒家经籍传之非一人,得之非一地,因而“从其文字言,则有古今之殊;从其地域言,则有齐鲁之异。”马宗霍《中国经学史》第35页,商务印书馆1936年11月版.西汉时流行的《论语》传本主要有三种:古文《论语》、《齐论语》、《鲁论语》。古《论语》为鲁恭王坏孔子宅时所得,《汉书·艺文志》著为二十一篇,篇次与《齐论语》、《鲁论语》不同,以汉代不再通行的古体文字书写。鲁《论语》为鲁人所传,《汉书·艺文志》著为二十篇,篇次与今天所行《论语》相同;《齐论语》为齐人所传,《汉书·艺文志》著为二十二篇,比《鲁论语》多出《问王》、《知道》二篇,且其余二十章中,章句亦颇多于《鲁论语》。《汉书·艺文志》曾谈到齐、鲁两种《论语》的流传情况,何晏《论语集解序》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等在此基础上又更为清楚地记述了齐、鲁、古三种《论语》在汉代的传授、整理、注解情况,从中可见汉代《论语》学发展的大致线索。 
西汉时传《古论语》者唯孔安国一人,但其《训解》后世不传。何晏《论语集解序》云:“《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而世不传”。皇侃《论语义疏序》亦云:“《古论》为孔安国所注,无传达其学者。”由于《史记》、《汉书》均未提及孔安国注《论语》之事,其《训解》亦仅见于何晏《论语集解》所引,《隋书·经籍志》及新旧《唐书》均不载,清人陈 《论语古训》、沈涛《论语孔注辨伪》、丁晏《论语孔注证伪》皆以为伪作。 
西汉时传《鲁论语》者有龚奋、夏侯胜、韦贤、韦玄成,萧望之等人,皆各自名家;传《齐论语》者有王吉、宋畸、贡禹、五鹿充宗、庸生等。此外,西汉末年还出现了兼习齐、鲁两《论》的学者。《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张禹(?——公元前5年)所作的《安昌侯论》二十一篇,即为以《鲁论》为主而兼采《齐论》之作。皇侃《论语义疏》中引刘向《别录》云:“晚有安昌侯张禹,就(夏侯)建学《鲁论》,兼讲《齐论》,择善而从,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汉书·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