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墨子从“国家人民之大利”的立场提出了节用的原则,至于非乐、非命和节葬的主张,实质上是“节用”原则的应用,是防止贵族浪费的具体措施。墨子认为最大的浪费是战争,因此主张“非攻”,宣传“兼爱”。但是当时的王公大人、贵族们给人们增加的痛苦,绝不止侵略战争这一项。战争虽然常常发生,但毕竟有停歇的日子,而贵族压榨劳动者和小生产者却是无止境的,也是百姓所受痛苦的最大原因。
  墨子为了减轻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经济负担,为了改善他们的起码的物质生活,一方面要求增加生产,提高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求贵族限制一下奢侈的生活。这就是墨子非乐、非命、节用、节葬的实际意义。
  墨子自己曾说过:
  凡入国,必择务(“务”就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喜)音湛湎〔mian免〕 (沉醉在酒中),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鲁问》)
  墨子的主张虽然分为十项,但这十项主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墨子的基本思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什么是“天下之害”呢?就是墨子所说的“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非乐上》),墨子有时还补上一条就是“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