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仁”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始于孔子。在政治,孔子萌生“仁政”的思想,但并不系统。孟子将“仁政”发扬光大,把仁政作其政治理论的基础。孟子的仁政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性,治理国家的君王也是如此。那么,只要君王充分把这些善性发挥出来,天下自然实现善治。

从具体内容上讲,孟子的仁政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民贵君轻”的治国理念

儒家有一种“民为邦本”的思想传统。孔子就曾说过“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大学》则发挥为“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到孟子的时候,就总结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就是影响深远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充分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认为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下,才能够得到天下。

(二)“得民得心”的王道学说

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把历史上的政治形态区分为王政和霸政。他认为霸政是以服人,不能使人心服口服;而王政,也就是仁政,是以德服人,能使人“中心悦而诚服”。仁政的关键是得民心。

65.png

(三)“五亩之家”的社会形态

 孟子接着描述了仁政下的社会形态。“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也可以说是仁政的社会效应。

(四)"恻隐之心"人人皆有

对统治者来说,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恻隐之心",只要他们把自己的恻隐之心延伸到实际的统治中,与人民同甘共苦,做好每一件事,为人民的疾苦着想,统治也变得举重若轻了。如果统治者真的能做到仁政将无敌于天下,所以说?"亲亲而仁民","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万物",他认为仁政是政治所必需的,否则就会引上绝路自取灭亡。正是由于人性善良,尤其是那些统治者的亲民、爱民才使得实现仁政成为可能。

 

”仁政“之所以强调以人为本,是因为片面的法治是不现实的,不管能不能做到,但它离根源更近,而所有的事情,归根结底是让人民活下去。因此,虽然仁政始于孔孟,但后世儒生基本认同。 

(责任编辑:lijie)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