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程志华

张岱年一生学术活动面向极广,他自己讲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为中国哲学史的教学研究工作;二为哲学理论问题的思考;三为文化建设问题的研讨。”[1]在这三个方面,他均有浩繁丰厚的著述。至今,学界对其哲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一仍仁智互现,莫衷一是。在此,笔者择取四个方面加以论述,期以此呈现张岱年哲学体系的主干,并期能就教于方家。
一、“一本多级”之物本论
张岱年认为,人类知识分为两大部门:一为哲学,二为实证科学。那么,什么是“哲学”呢?张岱年说:“哲学是一个译名,其西文原意是爱智之意,哲学即追求智慧之学。”[2]什么是“实证科学”呢?所谓“实证科学”,即指通常意义的“科学”,是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探究对象的学问。因研究对象不同,“实证科学”又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类。进而,张岱年认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目的在于通过抽象思辨以“阐明”真理,即“凭思以索隐”[3];科学作为一门学问,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以“发现”真理,即“恃器以发覆”[4]。或者说,科学之目的在于“发现”前未发现之事实,哲学之目的在于“阐明”已发现事实之最适宜的解释。可见,科学与哲学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均以追求真理为目的,但它们追求真理的目的却不相同:一为“利用”,一为“明善”。质言之,科学的目的在于提供给人类以生活手段,哲学的目的则在于提供给人类以人生信念。张岱年说:
哲学之职分有二:一显真,二明善。科学之职分亦有二:一求真,二利用。研求真知,此哲学与科学之所同;而一则显真以明善,一则研真以利用,为两者之所异。科学供人以达到目的之途术,哲学则示人以应有何目标,而阐明生活之归趋。[5]
张岱年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并非“枝节问题”,而是“根本问题”。他说:“哲学之研究,实以探索最根本的问题为能事。”[6]那么,何谓“根本问题”呢?在张岱年,“根本问题分三方面:一、宇宙事物之根本原则,二、人生之根本准则,三、人类认识之根本规律”[7]。在此意义上,“凡关于自然世界、人类生活或人类认识之根本问题之研究,统谓之哲学”[8]。不过,就哲学史来看,哲学家的研究侧重点并不相同,因此,便出现了种种不同的“哲学系统”。张岱年认为,综括地看,哲学史上的“哲学系统”大致可分为五种:第一种是“物本论”或“唯物论”,“以物或实际存在为基本范畴,即谓物为最究竟者,为一切之根本”;第二种是“心本体”或“唯心论”,“以心为基本范畴,即谓心为最究竟者,为一切之根本”;第三种是“理本论”或“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