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探析尼采永恒轮回学说所蕴涵的生命意义

作者:李琳

一、永恒轮回之诞生 
作为一位历史文化哲学家,尼采敏锐地看到欧洲文明在基督教的毒害下而逐渐走向没落,人类也日益退化、衰败。于是尼采发出了一连串的呐喊:“上帝死了,超人诞生”“重估一切价值”“超人是大地意义”。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变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而形成人性,造就一种新的人性,即超人。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作为个体的超人,无论生命力多么强大,生命总是短暂的,死亡是人人永远无法规避的事实:凡人总是要死的,生命是如此短暂,作为个体存在的有生命的东西终归要死亡,死亡将会结束一切。在超人的世界中,究竟有没有永恒的东西?尼采冥思苦想,他认为,有永恒存在的东西,这就是时间。 
日常生活中,人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时间的存在,人在有生之年都感觉到时间不会倒流,感叹人生的苦短。无论历史上出现多少伟人、英雄、豪杰,他们都是历史的匆匆过客,最终的目的地永远是死亡。凡是活着的都有要死亡,这是时间流逝之铁的事实。 
时间究竟是什么?古往今来没有定论。早期的人类认为时间是可循环的。在古代世界,许多地区都相信时间是循环的。农业文明的出现,人们很早就感受到四季、潮汐、日夜有规律地循环。如:古埃及人、古希腊人都有圆周的意象组合成轮回的时间意象;中美洲古老的玛雅人就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马特。时间的循环模式也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就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被认为是一个循环。”[1]斯多葛派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初始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四世纪的尼梅修斯(nemesius)主教说:“柏拉图也好,亚里士多德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