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却在本体论的回答另寻僻径。它既不同于传统哲学,对它仅作“形而上”的追问,也不同于现代实证哲学,因为它是“形而上学”的问题而把它加以抛弃,而是从怀疑和反对近代欧洲理性哲学出发,扛起非理性主义大旗,把人的存在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一、“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主义者把“存在”区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在的存在,即外部的世界和事物。他们认为这类存在是本已经存在着的东西,是“在者”,“是其所是”,它们与自身绝对等同。它们仅仅存在着,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没有目的,永远是完全的、满足的。另一类则是人的存在,是“在”。它们与自在的存在恰好相反,“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萨特将之称为“自为的存在”。这类存在其特征是主动性和不确定性,永远不满足、永远不停留于现状,它们不断地展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