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哲学的历史(一)

作者:张再林

一、中国哲学之身体的主要特性 
相对于西方传统的那种意识性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其本质乃为身体性哲学。惟有将中国传统哲学定位于身体性哲学,我们才能了解中国哲学之何以从根本上迥异于西方哲学而二者有云泥之别,我们才能明悟中国哲学理论形态之独特而其之所以为真正中国式的。若对中国哲学的身体深入梳理,从中可抉发出以下三个最主要特性。 
(一)身体作为此在之身 
“功夫即本体”。实际上,中西之于世界的致求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中西哲学性质的根本不同。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是以一种高度抽象的方式把握世界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是以一种不无具体的方式把握世界的,故“下学上达”、“能近取譬”由是成为中国古人方法论的不二法门。穷源以竟委,这意味着与西方传统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不是坚持“如有物焉”,最终从“逐物求理”的“思”出发以求知世界,而是坚持“必有事焉”,最终从“事必躬亲”的“身”出发以体会世界。于是,“亲己之切,无重于身”(萧统语),作为世间的至为具体者,作为古人所讲的“即此”和“当下”,也即作为存在主义所谓的“亲在”或“此在”,身就是赖以支撑起整个中国哲学体系的真正的阿基米德点,就是中国哲学经由现象学还原返朴归真的至为始源的宇宙本体和事物本身。易言之,中国哲学的根本宗旨,不是主张思在同一的“我思故我在”,而是坚持身在同一的“我躬故我在”。惟其如此,中国古人才有所谓的“即身而道在”之说;惟其如此,中国古代哲学才一言以蔽之为所谓的“反求诸身”之学。 
(二)身体作为性感之身 
从抽象的思出发不仅意味着无视具体,而且意味着泯灭差异,从而也最终泯灭“关系”。故西方传统哲学不仅是一种“有见于齐而无见于畸”的哲学,而且最终也必然导致“关系”范畴在其视域中的消失。与之不同,从具体的身出发,则使中国传统哲学既注意到具体又注意到差异。故与无性质差异的思维迥异,中国古代哲学所强调的身体乃为有“性别”之身,而男女之别即为人身体最为切身也最终不可还原的差异。这种对统属于身体的性别的关注,不仅意味着不是“以同裨同”的“同”而是“以他平他”的“和”成为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中国哲学乃为反对“执一”而坚持“两一”的哲学,而且同时也意味着“惟异生感”,男女两性的感合业已被视为身体之为身体、身体之得以可能的原发性关系,而所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