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翟志宏
内容提要:托马斯·阿奎那虽然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建构基督教信仰对象的存在论证明,但是这个问题本身的性质及其包含的内在逻辑,却使“神学的跳跃”成为这种证明不可缺少的论证要素。阿奎那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向有神论形而上学的扩展,也使单纯的理性论证成为不可企及的奢望。存在论证明的哲学未完成性,不仅是阿奎那的问题。也是整个有神论信念的问题,是这种信念如何应对哲学合理性挑战的问题。
关键词:存在论证明 理性方式 神学跳跃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在其两部重要著作《反异教大全》和《神学大全》的开头部分,都提出了基督教信仰对象的存在论问题,并以理性的方式对这个问题作了解答。他虽然试图在自然的基础上论证有神论信念的理性合理性,弥合理性和信仰之间的张力和不一致,为那些关注这个问题的人们提供一种思路和信心;但是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在逻辑以及他的基本立场所赋予这种论证的“前意识”或“前见”,都界定了论证的意义和走向,使得“理性”只能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展开。
一、存在命题的性质与哲学家的职责 阿奎那之所以在阐述其基本哲学思想和神学思想的《反异教大全》和《神学大全》的开头部分,提出有神论信仰对象的“存在”问题并以理性的方式对之进行阐释,是与他看待这个问题的性质以及他所采纳的基本认识论立场有关。阿奎那认为,基督教的基本问题——“上帝存在”,并不是一个自然理性能够直接把握并清楚理解的问题。他说,“上帝存在”这一命题虽然因其“宾词与主词的一致”、“上帝是其自身的存在”等等原因,而使其在绝对意义上逻辑清晰、含义明确,使其本身具有自明性;但对大多人来说,他们并不认识这个命题中宾词和主词的意义,因而对于人们的一般知识状态来说,这一命题却不是自明的,“上帝不存在”这一说法在逻辑上并不是自相矛盾的①。在他看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