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哲学

作者:林剑

哲学是一种世界观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对于从事哲学研究的人,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这似乎是个一般性的常识。然而,最近几年来的中国哲学界,有一些人,其中也包括某些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人,却试图对这个所谓的常识性观点发起挑战,倡导哲学应回归到它的本来含义,将爱智慧视作是哲学的本性,“哲学即是智慧之学”,哲学教学的目的应是“转识成智”,即将人们所掌握的知识转化成智慧。尽管在时下的中国哲学界,这还只是部分人的声音,但它具有渐趋增强的趋势。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关涉的只是有关哲学的学理之论争,但它的深层意蕴却是明确无误的,直接或间接指向将哲学视作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世界观的看法。那么,哲学究竟是一种世界观,还是一种智慧之学?哲学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使受教育者主要树立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还是仅仅为了启迪受教育者增强对智慧的热爱与热情,抑或是扩展人们的所谓生存智慧?在时下,直面上述声音,澄清什么是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决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关乎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阐释与坚持,关乎着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应贯彻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承担什么样的功能与使命。
不可否认,在古希腊文与古拉丁文中,哲学的原始含义是爱智慧。在中国古汉语中,“哲”通常与“智”同义。“哲”,聪明、智慧之意。“哲学”一词从字意上看确有智慧之学的含义。但笔者认为,尽管如此,这并不能成为人们倡导哲学向原始含义复归的根据与理由。首先,语言是发展的,学科也是发展的,语言的发展与学科的演进背离它的原始含义与原生形态不仅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几乎是一种规律或趋势。从语言的维度看,无论是在古代希腊社会中,还是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所谓的“哲人”并不专指从事哲学研究的哲学家,而是泛指在一切领域中活动的那些具有聪明、智慧,具有某种技能的人,除哲学家之外,也包括自然科学家、工匠、诗人、音乐家,甚至包括政治家。哲人是无所不知的人的代称。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它在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之后所形成的成熟形态与其早期的原生形态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在其原生形态上,哲学与其它学科还处于混沌的没有分化的状态,哲学是一个成员复杂的混居家族,除了后来人们讲的狭义的哲学之外,也包括着其它具体科学在其中,几乎所有的学问都冠以哲学的名称。正如那时的人们将一切聪明、智慧之士称为“哲人”一样,人们也将一切能增识长智的学问称之为哲学。因此,在哲学与其它具体科学有了高度分化与分工之后,再倡导向它的原始含义回归,应该说不是一种进步,而是一种倒退。更为根本的是,它不符合哲学存在与发展的历史真实。一方面,它不符合哲学所指向的研究对象的真实,另一方面,它也不符合哲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或最高问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