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蔡宏
内容提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了叔本华的意志哲学与佛教般若思想,论析了二者的相似之处和内容、目的、境界的不同。
关键词:般若 意志哲学 无与空
叔本华(1788-1860)是19世纪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因主张意志是世界本体,因而被称为唯意志论;又因为他推崇非理性的直觉在认识中的作用,他的哲学又有反理性的特点;他从世界是意志的表象出发,最后认识到世界是无,因而有虚无主义的特点。他的这些思想与佛教般若学的一些观点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试将这两种思想进行比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它们思想的理解,而且对于认识东西方哲学的相通之处也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比较之前,先对叔本华的意志哲学作一番考察。
意志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开创性流派,接下来的人本主义思潮各哲学流派,如现象学、存在主义等等没有不是直接受它影响的。叔本华把意志看成是世界的本体。他所说的意志是自我的生存意志,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表象,都是自我生存意志的表现。他说,我们的身体的行为只不过是客观化了的意志活动。不仅身体的行为是意志的表现,他还认为身体就是意志的客观化。就是我的那个变得可以看得见的意志本身。他又具体说:牙齿、食道、肠的输送就是客观化了的饥饿;生殖器是客观化了的性欲。至于摄取物的手和跑得快的腿所契合的已经是意志的比较间接的要求,手和腿就是这些要求的表示。1叔本华认为,不仅人的躯体及活动是意志的表现和创造物,而且动物的躯体及活动也是如此。动物的各种活动也都受生存意志支配的。如弱肉强食就是生存意志的表现。动物躯体也是生存意志的外化或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