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哲学 >哲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尚建飞
摘要:为了澄清《庄子》一书的学派属性和深入理解庄子哲学的独特精神气质,采用了文献解析和价值观比较的方法,通过重新诠释《庄子》一书中的孔子形象,使其向往心灵转化来教化世俗社会的价值理想得以展现。研究认为:《庄子》想凭借寓言来说明沉溺于世俗功利控制之中的人.由于遗忘性与天道,只有通过视域转换,人才能领会性与天道及其对社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寓言化的孔子;视域转换;性;天道 
寓言是《庄子》一书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其自称“寓言十九”。司马迁指出:“其(按:此处是指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司马贞对司马迁这句话的注解是:“大抵犹言大略也。其书十余万言,率皆立主客,使之相对语,故云‘偶言’,又音寓,寓,寄也。”庄子之所以青睐寓言,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是由于“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其二是因为“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之罪也,人之罪也。”也就是说,在庄子看来,他所面对的众人大多沉溺于世俗观念之中而逐物不返,所以他只能用世俗所能接受的方式来唤醒众人。在《庄子》众多的寓言人物之中,孔子不仅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而且其许多重要的思想,如性与天道、心斋、坐忘、穷通等都是藉孔子之口来提出。之所以选用孔子作为主要的寓言人物,这是因为其所开创的儒家以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