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事实之上的冲突
在这一讨论的基本层面上,我们可以区分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比较含蓄,有时甚至是直言,中国哲学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我们可以将这第一个层面称之为事实层面上的不谐和。就这一层面来说,人们一旦在讨论中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某一观点,它就会被迅速地取代或超越。然而,解释和反映这两个对立观点的特性,无疑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一)第一种立场和观点:中国哲学并不存在
否认中国哲学存在的观点,基本上但不完全是西方的。这一观点从历史的和理论的两个方面提出了强有力的论据。
首先,哲学是界限分明的学科,它源于希腊,扩展到整个西方世界,正如人们将中国的诸子视作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一样,是一个历史事实。先秦诸子主要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和公元前3世纪的黄河下游地区,当时的社会虽不稳定但相对富裕,因此需要一些政治上的建言和主张。正如西方世界不能说他们有自己的“诸子百家”一样,在先秦时代的中国也没有什么“哲学家”。不可否认,哲学在最近一百年的时间里,不但迅速地传播到了全世界——正如其他那些西方的文化产品一样——而且哲学也在中国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目前所存在的“在中国的哲学”并不能够通过追溯的方式来证明中国传统思想就是哲学。
其次,这一历史性的论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历史性的立场常常与某种理论性的论点相联系,这种论点认为中国的诸子从总体上看显然不是完全地满足哲学的条件。虽然,西方学者对这一术语